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网民看日照
我要投稿

数字时代已 “到站”,快上车!

来源:山海微评 发布时间:2023-05-13 10:25:14
谁都无法否认,数据在今天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力。

就拿开车来说吧,过去是门技术,有人用来养家糊口;后来演变为一项生活技能,几乎人人必备。而今,当数字孪生与自动驾驶“珠联璧合”,又是另一个维度的变化。

图片

新华社发 徐骏作

数字技术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5月9日上午,2023年山东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启动仪式在山东省科技馆和日照“城市大脑”同时举办。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数字浪潮浩浩荡荡,推动社会全面转型,智能家居、智慧书房、数字养老、一键叫车等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个智能时代,如果思想不跟趟儿、行动慢半拍,极有可能“被拍在沙滩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全民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势在必行。

图片
新华社发 朱慧卿作

共享智慧生活,政府来领衔。在攀登数据编织成的“天梯”过程中,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自2022年底以来,山东制定出台了《山东省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实施方案》《山东省2022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等配套政策措施。在具体工作中,通过拓展数字资源获取渠道、推动数字产品和信息服务等高质量发展和开放共享。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重点公共场所无线覆盖、“E码通”智慧停车、实时公交App、24小时自助图书馆……如今在日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已经照进了现实。

图片

新华社发 程硕作

共建数字经济,企业共参与。滴滴、高德助力智慧交通;淘宝、京东助力智慧购物;美团、饿了么助力智慧餐饮……企业在数字城市建设、打造智慧生活中的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经济不仅自身是新兴产业,而且还能够渗透到千行百业。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抓住风口,乘势而上,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速,为智慧生活的打造赋能。比如,利用工业互联网,推动实现设计协同化、供应敏捷化、制造柔性化、产品个性化;借助物联网打造智慧农业平台,坐在“炕头”上轻松实现防风、加湿、喷水等操作。

图片

新华社发 徐骏作

建设数字社会,谁也不掉队。数字化时代,送上门的油盐米面、准确无误的导航、快速高效的预约挂号等服务让生活方便加倍,可是对于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可能跟不上“大部队”。对此,山东推出了系列走心举措。例如:优化“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特设“长辈模式”“关怀模式”,为老年人、特殊人群提供大字版、语音版服务应用;鼓励提供电子版大字账单、语音盲文账单等服务,推进电信经营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倡导青年人主动帮助身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学习数字技能,体验智能家居、电子支付、数字社交等新技术新应用,携手共建全龄友好包容的社会

图片

掌握数字技能,大锅加小炒。俗话说“技多不压身”。聚焦数字生活、数字工作、数字学习和数字创新四大应用场景,山东为高水平技能人才、新兴职业人才、农民、妇女、等群体定制了培训“礼包”:面向巾帼妇女开设安全上网、电商运营课程;面向退役军人搭建“互联网+退役军人”服务平台;面向公务人员“上架”专业课程资源。在本次提升月中,“青少年数字素养提升沙龙”“超算赋能千行百业”“争做巾帼好网民”“残疾人数字化职业能力提升行动”等15项系列专题活动也被“安排上了”,不得不说很用心。

图片

新华社发 曹一作

畅游数字世界,加把安全锁。数字技术如此高超,是不是就万无一失?当然不是。近年来,数字伦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企业层面怎样避免技术滥用、不当采集用户数据?个人层面,又该怎样区分现实与虚拟,化解网络成瘾、短视频沉迷等困扰,解决注意力缺失、知识碎片化等问题?正确应对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挑战,才能让人们成为数字化时代的主人,而不是被数字和算法驱使。这就要求我们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遵循技术向善、文明上网的价值导向,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图片

新华社发 王琪作

数字大潮,席卷而来。作为数字时代的公民,拥有数字思维,具备数字素养,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学习、工作、生活和创新的各类应用场景,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需要。勇立数字时代潮头,共同拥抱数字文明,“快上车”。

编辑:王倩倩
审核:孙翔宇
统筹:刘佳秀